教研学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研学术 正文
综合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第二十六期活动回顾

时间:2024-11-22

2024年11月12日晚,综合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成功举办了第26期线上活动。本期活动主题为《综合英语3》课程之“同课异构”,由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金铭副教授主持,王佳敏、郑芳菲和刘超三位青年博士运用“产出导向法”,针对第一单元 “Your College Years”进行说课展示,王天舒副教授予以专业点评。

王佳敏老师首先简要回顾了“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流程,随后结合第一单元的教学实践,分阶段展示“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在驱动阶段,王老师根据课文主题,设置了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场景——作为大学生,制作英语视频,向亲戚家的孩子(高三学生)介绍大学生活——以此激发学习者动力,实现“学用一体”的目标。接下来,她从“主题促成”“语言促成”和“技能促成”三方面呈现各个促成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例如,在“主题促成”环节,她运用问答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反馈教学法等开展文本泛读理解练习。在“语言促成”环节,王老师结合自己的语言学专业背景,帮助学生分析词源、同义词、理解例句,并借助语料库和影视短剧辅助教学,开展目标词汇与句型的讲解与产出练习。她在教学中践行“授人以渔”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使用COCA和BNC等英语权威语料库,并向学生传授实用的语言学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在“技能促成”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大学生活体验制作英语演讲短视频并分享到班级群,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欲望,锻炼语言能力和多媒体制作技能。在评价阶段,王老师明确指出产出的总目标和子目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焦点。在教学反思中,王老师坦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自评以及互评完成度低、评价体系尚需完善等问题。

郑芳菲老师的分享从学情分析开始。由于大二学生经历了分班重组,郑老师组织学生针对大一生活开展破冰活动,以此建立生生、师生的信任关系,同时借机引入课文主题,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和学习目标规划,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在课文和语法讲解的过程中,她分享了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教学设计与活动安排(如采访、迷你短剧、集体造句、辩论、写作等)。以语法教学为例,郑老师鼓励学生在自学平台相关视频后,总结文本中的语法结构,通过集体造句的形式,探讨“补足语”这一单元语法重点。在课堂互动中,郑老师开展即时评价,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也指出问题,帮助他们查漏补缺。郑老师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在课文主题升华与拓展方面,郑老师发挥专业所长,推介与课文相关的经典文本,如塞缪尔·厄尔曼(Samuel Ullman)的散文诗《青春》、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如何培养青年的洞见等,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为确保教学质量,郑老师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需求,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郑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习者动机、兴趣、能力水平及自信心等因素,在课堂设计中体现了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刘超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产出导向法,确定第一单元的语言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在让学生掌握语义语法和修辞语篇的基础上进行口笔输出、自主学习和思辨合作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鼓励他们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人才。刘老师从驱动、促成、产出和评价四个阶段分享教学设计,其中产出和评价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在驱动阶段,刘老师有意识地将其专业背景——口译研究中的信任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在第一节课中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她在课堂破冰环节,主动走到学生中去,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参与学生的讨论,以自己的故事赢得学生的信任,利用有趣的话题带动课堂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促成阶段,刘老师利用AI辅助设计课堂互动题目,引导学生泛读课文,归纳总结课文结构,区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点。在精读环节,刘老师采用英文释义、图文结合、构词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重点短语的含义,理解文化性单词,扩展词汇量。在讲解排比修辞手法时,刘老师鼓励学生找出著名大学毕业演讲视频中的排比范例,要求学生在产出任务中融入新学词汇与表达。针对课文中有关大学阶段学习方式的变化,刘老师特意引入相关影视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好老师”、“好学生”的定义。在最后的教学反思中,刘老师认为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健全评价体系。

在说课点评环节,王天舒副教授对三位老师的细致深入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她首先对“同课异构”的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同课异构”要求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以同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面对不同水平的教学对象开展差异化教学。三位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策略的选择、活动的设计、气氛的营造,课堂的管理都展现了各自的学识底蕴和个性特征。王佳敏老师、郑芳菲老师和刘超老师分别结合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挖掘了同一课文的不同讲授思路和方法,值得老师们效法和借鉴。

本期“同课异构”活动由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视频号同步直播,通过视频号和钉钉U课堂观看直播的人数近3000人,转发次数达到138次。直播间听众反响热烈,认为三位老师的分享非常精彩,“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办法多”,“反映了真实的教学状态”。在活动最后,金老师表示,呈现真实的教学状态正是综合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活动的特色之一;“同课异构”展现了教师将专业知识赋能综合英语教学的可能性与多样性;希望更多有志于教学创新的教师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利用好虚拟教研室平台,共同探索、共同进步,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61310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信

Bilibili

版权所有©国际关系学院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2号